Post

系统总线

系统总线

2.1 总线的基本概念

  • 部件连接方式:分散连接和总线连接
  • 总线结构
    • 单总线结构
    • 面向CPU的双总线结构
    • 以存储器为中心的双总线结构

2.2 总线的分类

按照连接部件的不同

  1. 片内总线
    • 芯片内部的总线
  2. 系统总线
    • 计算机各部件之间的信息传输线
    • 系统总线类型传输方向解释
      数据总线双向其位数与机器字长、存储字长有关
      地址总线单向与存储地址、I/O地址有关
      控制总线有出有入例如:存储器读、存储器写、总线允许、中断确认;中断请求、总线请求
  3. 通信总线
    • 用于计算机系统之间或计算机系统与其他系统
    • 传输方式特点
      串行通信适宜远距离传输(几米到数千千米)
      并行通信适宜近距离传输(通常小于30米)

2.3 总线特性及性能指标

总线结构的物理实现

总线特性

特性说明
机械特性尺寸、形状、管脚数及排列顺序
电气特性传输方向和有效的电平范围
功能特性每根传输线的功能
时间特性信号的时序关系

总线的性能指标

指标说明
总线宽度数据线的根数
总线带宽每秒传输的最大字节数(MBps)
时钟同步/异步顾名思义
总线复用地址线与数据线复用
信号线数地址线、数据线和控制线的总和
总线控制方式突发工作、自动配置、仲裁、逻辑、计数
其他指标负载能力、电源电压……

总线标准

总线标准数据线总线时钟
ISA168MHz(独立)
EISA328MHz(独立)
VESA(VL-BUS)3232MHz(CPU
PCI32
64
33MHz(独立)
66MHz(独立)
AGP3266.7MHz(独立)
133MHz(独立)
RS-232串行总线数据终端设备(计算机)和数据通信设备(调制解调器)之间的标准接口
USB通用串行总线串行总线即插即用……

2.4 总线结构

单总线结构

  • 不允许两个以上的部件在用一时刻向总线传输信息
  • 效率低下

多总线结构

  • 双总线结构
    • 双总线结构
  • 三总线结构
    • 三总线结构
  • 三总线结构的又一形式
    • 三总线结构的又一形式
  • 四总线结构
    • 四总线结构

2.5 总线控制

模块解释
主设备对总线有控制权
从设备响应从主设备发来的总线命令,对总线没有控制权

判优控制

  • 集中式
    • 链式查询
      • 离总线最近设备具有最高优先级 链式查询
    • 计数器定时查询
      • 优先级相等 计数器定时查询
    • 独立请求方式
      • 响应速度很快,优先次序控制灵活(通过程序改变) 独立请求方式
  • 分布式
    • 将总线控制逻辑分布在连接到总线的各个部件中 分布式控制

通信控制

  • 总线传输周期

    阶段说明
    申请分配阶段主模块申请,总线仲裁决定
    寻址阶段主模块向从模块给出地址和命令
    传数阶段主模块和从模块交换数据
    结束阶段主模块撤销有关信息

注:对于仅有一个主模块的系统,无须申请、分配和撤除

  1. 同步通信
    • 统一时标控制数据传送
    • 各部件速度不同,必须按最慢速度的部件来设计公共时钟,影响效率
  2. 异步通信
    • 采用应答方式,没有公共时钟标准 异步通信
  3. 半同步通信
    • 同步、异步结合(增设一条“等待”响应信号WAIT) - 前三者共同点
流程总线情况
主模块发地址、命令占用总线
从模块准备数据总线空闲
从模块向主模块发数据占用总线
  1. 分离式通信
    • 分成两个子周期

      周期说明
      子周期1主模块申请占用总线,使用完后即放弃总线的使用权
      子周期2从模块申请占用总线(此时也可看成是主模块),将各种信息送至总线上
    • 各模块准备数据时,不占用总线;与此同时,总线不空闲

This post is licensed under CC BY 4.0 by the author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