Post

计算机系统概论

计算机系统概论

1.1 计算机的软硬件

graph LR
计算机系统 --> 硬件 --> 计算机的实体部分:主机,外部设备等
计算机系统 --> 软件
软件 --> 系统软件
软件 --> 应用软件

1.2 计算机系统的层次结构

层次机器解释
虚拟机器M4高级语言机器用编译程序翻译成汇编语言程序
虚拟机器M3汇编语言机器用汇编程序翻译成机器语言程序
虚拟机器M2操作系统机器用机器语言解释操作系统
传统机器M1机器语言机器用微程序解释机器指令
微程序机器M0微指令系统由硬件直接执行微指令

1.3 计算机组成和计算机体系结构

概念区分
计算机体系结构(Architecture)计算机系统的属性
计算机组成(Organization)如何实现属性

1.4 计算机基本组成

冯·诺依曼计算机

  • 计算机由运算器、存储器、控制器、输入设备和输出设备五大部件组成
  • 指令和数据以同等地位存放于存储器内,并可按地址寻访
  • 指令和数据均用二进制表示
  • 指令由操作码和地址码组成
  • 指令在存储器内按顺序存放
  • 运算器为中心

现代计算机

  • 主机
    • CPU(中央处理器)
      • 运算器
        • ALU(算术逻辑单元)
        • ACC(累加器)
        • MQ(乘商计数器)
        • X(操作数寄存器)
      • 控制器
        • CU(控制单元)
        • IR(指令寄存器)
        • PC(程序计数器)—自动加1
    • 主存(MM)
      • 存储体M
        • 由许多存储单元组成,每个存储单元又包含若干个存储元件(存储字,位数为存储字长)
      • MDR(存储器数据寄存器)
      • MAR(存储器地址寄存器)
      • 按地址访问存储器
      • 注:随着硬件技术的发展,主存都制成大规模集成电路的芯片,而将MAR和MDR集成在CPU芯片中
  • I/O设备
  • 注:整个工作步骤,参考课本;需记住运算器中各寄存器所存放的各类操作数

1.5 计算机硬件的主要技术指标

  1. 机器字长
    • CPU一次能处理数据的位数,通常与CPU的寄存器位数相关
    • 字长越长,数的表示范围越大,精度也越高
  2. 总线宽度
    • 数据总线一次能并行传输的最大二进制位数
  3. 存储容量和存储带宽
    • 存储容量:指一台计算机的主存/辅存所能存储的二进制信息的数量
      • 主存:= 存储单元个数 x 存储字长 = $2^m*n$
      • 辅存:例:500GB(字节数)
    • 存储带宽:单位时间内CPU与主存/辅存交换的二进制信息量(bps)
      • 影响因素:数据位宽和数据传输速率
  4. 运算速度
    • 影响因素:主频……
    • 计算方法:吉普森法
    • 衡量单位:MIPS(百万条指令每秒)、CPI(执行一条指令的时钟周期)、FLOPS(浮点运算次数每秒)

1.6 计算机的发展与应用

计算机的产生和发展

硬件技术
电子管
晶体管
中小规模集成电路
大规模集成电路
超大规模集成电路
  • 摩尔定律:微芯片上集成的晶体管数目每3年翻两番

展望

  • 光计算机
  • DNA生物计算机
  • 量子计算机
This post is licensed under CC BY 4.0 by the author.